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充电站建设迎来创新突破——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实现全年供电可靠性达99.5%,成为全国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标杆示范。这一成果标志着海南在新能源应用与智慧交通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环岛公路沿线充电站多位于偏远区域,传统电网覆盖成本高、周期长。项目创新采用“光伏+风电+储能”协同供电模式:
光伏发电:充电站顶棚集成高效单晶硅组件,日均发电量超200kWh;
小型风机:针对海南季风气候优化叶片设计,单台日均补电80kWh;
智能调配:AI算法实时分析风光出力曲线,联动磷酸铁锂电池组(储能容量500kWh)实现24小时稳定输出。
实测数据显示,系统在台风季仍可保持98%以上的设备可用率,全年停电时间累计不足44小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相比纯电网供电,风光互补系统使单站建设成本降低37%,年运维费用节约12万元。按环岛公路规划40座充电站计算,每年可减少柴油备份发电碳排放约2400吨,等效植树2.6万棵。用户可通过“海南充电”APP实时查看绿电占比,充电价格较城市商圈低15%-20%。
海南省交通厅表示,2025年前将推广该模式至全部服务区,并探索“光储充检”一体化、V2G车网互动等新技术,助力全岛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85%。
【本文标签】 海南充电站、风光互补系统、离网供电、环岛公路新能源、99.5%可靠性、光伏+风电储能
【责任编辑】